“我们只是从分支上接根水管线……”1月12日一大早,中原油田采油二厂井下作业大队作业17队的队员梁成双就来游说井下作业大队副大队长张维胜。梁成双好话说了一箩筐,张维胜还是没点头:“还是那句话,不该花的钱一分不多花,不该用的水一方也不多用。这不单单是多接根水管线的问题,私接乱接水管线,日常用水如何管控?这其中存不存在安全隐患?对管网有没有损坏?咱不能图一时方便,就把这些问题都抛到脑后……”
“少花等于多挣,‘抠门’也能出效益。”作为全队800多个人的“后勤管家”,张维胜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。小到办公材料费填报,大到基建维修项目审批,他没放过一回水,没开过一次后门。张维胜心中自有一套“节约经”:螺丝生锈了,除锈后再使用;报废设备可拆卸的零配件继续使用;回收防渗布、压裂砂、棉纱再利用……本着“干毛巾也要拧出三滴水”的精神,张维胜带领该队职工从节约一颗螺丝、一滴油、一度电做起,精打细算,过起“紧”日子。
作业大队院内的两台澡堂锅炉,是张维胜老早就盯上的“耗能大户”。针对澡堂蓄水池加热管水垢较多,导致水加热慢、浪费气的情况,张维胜带领综合队职工对锅炉水垢进行了清理,清理后的锅炉每天节约天然气用量近80立方米。“节约空间远不止这些。”张维胜说。经过仔细观察,他发现,锅炉的热水温度过低,用水量会增加;温度过高,水分蒸发快,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。锅炉温度保持在60摄氏度至90摄氏度之间最为合适。为了精准地掌握水温,张维胜从仓库淘来两块旧水温表,安装在锅炉上,通过控制气流大小来调节锅炉水温。
从锅炉到澡堂之前还有一段裸露在外的管道,职工每次洗澡都要将管道内留存的凉水先放出来,耽误时间不说,还白白浪费了水。张维胜又琢磨出一个办法,他在管道上安装了一个循环泵,使管道里的凉水能回流到锅炉里重新加热。
私下里大家笑称张维胜是“抠门管家”,嘴上这么说,但心里对他都很服气。“两块旧水温表、一台旧循环泵,看似不起眼的废旧零件,经过他的巧妙组合,就成了节能‘功节俭养德全民行动臣’。”该队职工段文国说,“不多花一分钱还解决了问题,你说张维胜牛不牛?”
除了靠设备改良压缩非生产性费用外,张维胜更是将日常管理做到细致入微。职工下班时段是用气高峰期,张维胜严格控制其他用气设备,全力集中供应澡堂、食堂等用气部门;其他时段,他把用气阀门适当调小或关闭,从而降低天然气的使用量。张维胜算了一笔账:“现在,作业大队每天节约下近400立方米的天然气,相当于20多户居民1个月的用气量呢。”(记者 王庆红 实习生 张梦如 通讯员 杨静丽 路宽)
新闻热点